我从2016年开始,每年至少读 50 本书。直到现在,读书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我。
以前读书偏向于消遣,没有刻意输出习惯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越发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,开始注重输入和输出。
结合我自己在日常中的读书实践,分享如何边读书边记录读书感悟,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精读一本的步骤(SOP)
我认为读一本书至少需要经历 4 步,才能真正把一本书读透读通。
第一遍是精读,边读边记录,每读到一个有用的点便记录下来,形成读书卡片。
第二遍是泛读,了解整本书的脉络,用思维导图梳理整本书的大纲。
第三遍是内化,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输出,整理为书评感悟。
第四遍是运用,结合多维知识,做一次公开的分享。
这4个读书步骤可以提炼成精读一本书的SOP,分别对应阅读前、阅读中、阅读后这 3 个阶段。
精读一本书的流程 (SOP)
阅读前:
根据阅读需求选书,形成初步认知。写下自己的阅读动机,列出问题清单。翻看序言和目录,了解全书框架。根据章节阅读,带着问题阅读。
阅读中:标记有触动的地方,写读书卡片。每读完一章,整理一次读书笔记。
阅读后:跳读重点,绘制思维导图。按照书评写作SOP,写一篇读书笔记。以教为学做一次分享,文字或视频都可。
按照这个步骤读书,读后有一种”告别旧我,长出新我”的感受,是一种极致的阅读体验。
写读书卡片的方法
我们在读书的时候,可以有效地将读、思、写结合起来。
所谓读写不分家,将读书感悟转化成读书卡片的过程,同时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过程。
只有将一本书读透读懂,才能写出有价值的内容。
卡片读书法将所有知识点浓缩在一张张卡片,这种方法不仅限于看书,日常学习同样适用。
在读书或者学习的时候将知识点拆分成小块,每张卡片记录一个概念或信息点。这样,我们不仅能够更加专注地记忆每一个点,而且在复习时也能快速定位和回顾。
一张卡片的重点=原文复述+思考感悟+实践运用,具体记录内容如下:
【卡片主题】:一句话介绍卡片的主题
【卡片类型】:卡片的所属类型
【原句摘抄】:直接摘录书中有感触的话或金句
【复述原文】: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原文
【我的感悟】:关联新旧知识和相关经历、思考。
【实践运用】:迁移运用,将知识为我所用。
如果是读纸质书,笔记可以直接写在书上,笔记和书不分离,同时用不同颜色的索引贴。
绘制读书思维导图
卡片笔记帮助深入理解和记忆每一个细节,思维导图则有助于构建知识框架。
思维导图是视觉化的思维工具,可以把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清晰易懂,快速捕捉和整理学习内容,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。
借助思维导图,可以用来梳理思路、做读书笔记、列写作提纲、搭建知识体系,还可以用来做读书复盘。
泛读的时候不用逐字读完整本书,读不懂的地方暂时跳过,读书不是在已知中寻找共鸣,而是发现自己的未知。
当看完一整本书,便可以去画思维导图。
关于读书思维导图,分享 8 个画思维导图的小建议:
1.画思维导图不是复制粘贴,需要结合自己的思考。
2.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,主要是提炼关键词。
3.如果是看纸质书,可以标注页码,方便回看。
4.如果是看电子书,记录原始关键词,直接搜索即可。
5.用简单直观的方式记录,避免添加过多文字,用关键词和短语描述。
6.巧用颜色和图像,思维导图会更美观,也能帮助记忆和区分不同主题。
7.思维导图要有清晰层次结构,从中心主题到主要分支,再到次要分支。
8.如果两个不同的分支有关联,可以使用连接线连接起来,体现不同主题间的联系。
思维导图要遵循金字塔原则,结论先行、以上统下、归类分组、逻辑递进。
所谓大道至简,思维导图正是大道的体现,用最简单的方式揭示本质和规律。
写在最后
读书过程中将 读书卡片+思维导图 两种方法结合起来,会发现读书效果大幅提升。
卡片笔记的精髓在于,减少知识汲取的紊乱,让它们自由碰撞,激发灵感。
思维导图的作用是梳理,不只是一次性的工作,需要我们不断回顾、补充和完善。
按照这样的方式写读书笔记,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,更好地理解和记忆。
👋 感谢您的观看!